到 1910 年代,繁複豪奢的珠寶走到極致,洛可可風格又再度風行了起來,因而蝴蝶結、貝殼、羽毛、花葉這類嬌豔的元素在此時期的珠寶裡十分常見。而White on white 的珠寶在已成為皇室指定使用的珠寶商:卡地亞 (Cartier) 的加持下,繼續成為眾人的主流偏好。Cartier 之所以能持續歷久不衰、受到皇室貴族的喜愛,不僅僅是因為該珠寶商對珠寶的品味精準獨到,更是因為它們始終不停精進自身的珠寶製作技術。
在當時,Cartier 在同行中首先開始採用「鉑金」來製作珠寶-- 這種比金或銀更堅實的金屬,允許設計師在設計製作珠寶首飾時,所使用的鑲座金屬減少,以讓寶石的露出面積更大,整體首飾變得更輕巧又堅固,但卻更加閃耀。這種猶如「隱形式鑲嵌」的技術,讓首飾在配戴時,猶如輕輕浮掠於配戴者的胸口肌膚一般,擺脫了過去沈重的累贅感,將主人妝點的輕盈又精緻,非常受到歡迎。
Cartier 也因應低胸的衣領造型推出了各式新的鍊形:Lavalier 和 Sautoir。Lavilier 的設計為單墜項鍊下再配上一只 (垂墜的) 副墜,戴在脖子上的時候,向下延伸的副墜在視覺上會將主人的脖頸拉長,搭配裸肩設計的衣服,猶如一隻優雅的天鵝般,秀氣細緻中又微帶性感。Sautoir 則是長繩鍊設計 (通常) 在尾端懸接著流蘇或吊墜,這種鍊型帶來的氣質貴氣十足,相比 Lavalier 的秀氣,裝飾性更鮮明,但卻帶來更為慵懶、隨性的氛圍。兩者的風格各有千秋,猶如趙飛燕與楊玉環,但不論是哪一種,都在市場上受到相當的喜愛。
另外,愛德華七世接掌英國國王後,他的老婆 Queen Alexandra 因為特為鍾愛頸圈式項鍊 (collier de chien,又暱稱 dog collar,直譯為「狗項圈」),並且,項鍊不能只在脖子上圍一圈,越多圈越好 (參見下圖一~三)。這樣的設計能將主人的脖子襯得既纖長,又高雅,佩戴出席在社交場合中能將主人妝點的非常亮眼又出眾,於是頸圈式項鍊也在貴族階層中引起一陣仿效。但這樣只有脖子有裝飾到,空空的胸口也需要兼顧,於是了花綵式 (Festoon,或說 Garland style) 項鍊也開始蔚為流行。
在繁榮富裕的時候,項鍊怎麼夠看?髮飾也在愛德華時期成為一種流行。在當時不僅流行頭戴精緻鑲鑽/萊茵/寶石的髮梳,也流行髮帶,最好還在上面點綴著一根羽毛,使佩戴者帶著夢幻又貴氣的感覺。另外,過去所謂的皇冠原是王族中地位的象徵,但是到了 20 世紀此定義已不再這麼嚴謹;王公貴族中皇冠更像是父母贈與女兒的一個珍貴的禮物,因此有錢人家的女兒人手一只鑲鑽的皇冠。最後,當時因為外出時興戴著高帽,需要帽針固定在頭上,因此精緻做工的帽針也開始十分普遍。
帽針的樣式五花八門,各有所好。例如此時因為義大利特有的工藝首飾也受到青睞,Cameo 流行了起來,在帽針上有微馬賽克的設計也並不少見。還有別忘了前文提及的日本主義的流行,因此也可見到日本的薩摩燒也拿來製作為帽針。但更多時候,帽針更帶有私人信物的意義。一個喜愛狩獵的淑女可能會配戴一個銀製狐狸頭的帽針,又或者一個馬術俱樂部的會員,可能就會佩戴該俱樂部會徽的帽針。甚至到了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時,年輕的士兵身處戰場,會將身上的鐵扣取下製為帽針,寄回去給家鄉的愛人,讓她能隨身攜帶以解思念之情。也許比起華麗的項鍊,帽針背後更承載著許多刻骨銘心的故事呢。😌
現在,鍍金年代的美國人有了錢,有了珍稀的珠寶,「名位」也成了他們所渴望的目標。而此時美國正飛黃騰達,在許多歐洲人眼中,它儼然從過去的「次等殖民」地搖身一變為「美國錢淹腳目」的美好新世界,因而開始有大量的歐洲人移民到美國尋求機會,其中也不乏許多家道中落的歐洲貴族,希冀用自己的「爵位」聯姻,來換取實質的金錢幫助。
美國從過去的窮小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富家子弟,什麼都有了,就差在貴族圈裡的名正言順了。而聯姻這種輕鬆為自己加官進爵的方式,直接晉升歐洲上流階層,又能確保自己的後代能持續在上流社會生存,一時間竟也在美國富人圈中受到了歡迎。事實上,美國富人嫁娶歐洲貴族的需求之大、狀況之頻繁,甚至出現了專門媒合兩者的專業媒婆。而美國史上最出名聯姻之一,就出現在范德比家族第四代:康斯洛 (Consuelo Vanderbilt) 的身上。
((下集待續))
*請注意,本文為本粉專管理者親自編撰而成,版權所有,歡迎轉載但請載明出處
*參考資料:
wikipedia
Book: Vintage Jewelry Design by Caroline Cox
Comentarios